1、排放
这里以铬(VI)元素为例,好的方法就是用淤泥处理重铬酸钾污染,通过实验此方法确实可行。据我们统计,使用后排放的洗液以及滴定剂含量相当高。为此,可以建设小规模的处理池,收集重铬酸钾废液,贮于池中,再投入足量的淤泥(由实验数据可见,为保证废水一级处理效果,且鉴于淤泥易于获得,应予过量投放)。加入适量硫酸酸化,再放置一定时间。基于另一实验事实,即处理效果与初始浓度正相关,铬浓度越高,相同质量的淤泥对其处理效果就相对越好。为此,我们在实际处理中可以不对废水进行如实验般的稀释,而可以采取多级处理的方案,逐步降低废水中铬浓度,以佳的效果。
2、回收
通过实验室设备的二级反渗透纯水系统,我们对废水中离子采取较简便回收方法,就是把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分离。这就要求与上述淤泥处理完全不同的方法。考察各种金属离子的排放形式:铬(重铬酸钾,硫酸铬);汞(氯化汞,氯化亚汞);铅(EDTA合铅(II));铜(EDTA合铜,硫酸铜),等等。其中,氯化汞和硫酸铬属于共同排放。通过计算得知,每年实验中排放氯化汞(重铬酸钾法测铁)约0.5千克,排放铅离子(锡青铜中铅锡的测定)1~2千克,数量也相当可观。
http://jspmhb.b2b168.com